聚焦商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商院

100多公里长途跋涉只为当年一段助学情缘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温州晚报 时间:2022-10-05 13:35:00 

有一种感恩叫永远不忘怀。

1.jpg

17年前,温州商学院创始人张汉鸣先生发起“寻找山里最需要帮助的孩子”大型助学活动,帮助100多名“苦孩子”圆了求学梦。17年过去了,这些孩子不仅没有忘记这份爱,更想用他们现有的力量帮助励志学子,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9月27日,来自泰顺的李秋红长途跋涉100多公里,就是为了感恩当年张汉鸣先生发起的一段助学情。“前几天我无意中看到温州商学院启动‘励志助学圆梦行动’,内心很激动,一下子又想起了17年前读书的那段日子。”李秋红表示,她想加入到这次助学行动中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些励志学子。

和李秋红一样怀着感恩之心的,还有当年的另外两个孩子,分别是来自永嘉县昆阳乡的潘克和苍南县昌禅乡目前在上海工作的钟政杰,他们都想对当年发起助学活动的温州商学院说一声感谢。


2005年相关报道


逆境求学 喝水不忘挖井人

4.png

右为李秋红

“在我的一生中,永远都会记得温州商学院。”据李秋红回忆:2005年她读初二,当时父亲重病,母亲是个聋哑人,家庭极度困难,她面临着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困境。就在这个时候,温州商学院(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发起“寻找山里最需要帮助的孩子”助学活动,那次助学活动解了她的燃眉之急,通过结对,她得到了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从初二开始一路到大专毕业,成了他们家第一位大学生。李秋红说,当年的助学结对仪式历历在目,至今还能想起参观温州商学院图书馆、学生公寓时感受到的震撼,并在那时萌发了想上大学的强烈愿望。

5.jpg

潘克

无独有偶。那年读小学六年级的潘克,父亲去世早,母亲改嫁后,潘克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学、放学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那时早上四点半就得起床,要给自己准备饭盒。”潘克说他从没有忘记助学这件事,仍记得曾经来学校看他、陪他走山路回家的温州商学院的学长学姐,仍记得当年通过温州商学院牵线与他结对的阿姨,这些都让当时小小的他感受到了一种温暖。遗憾的是小时候没有手机双方断了联系,潘克只能将这份感恩之情放在心里。前几天看到关于温州商学院的助学报道后,他的思绪立即回到17年前的温暖时刻。“一直没能和当年结对的人联系上是一种遗憾,如果能通过这个活动找到他们,真的是太好了。”

现在在上海外企当网络工程师的钟政杰,一直怀念着通过温州商学院牵线资助他的朱阿姨。“其实小时候我不是很喜欢学习,受到资助之后我突然觉得必须要拿出一份成绩来回馈帮助过我的好心人,从那时开始努力学习,后来在2012年考上了大学。”他认为是当年的助学活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心怀感恩 力所能及帮学子

当年受到帮助的三个人,并没有太多表达感谢的方式,就是靠一封封信与结对人保持联系。

小时候不懂写信要贴邮票的钟政杰,通过书信收到了来自朱女士的支持和鼓励。李秋红还记得当时买信封要一角钱,邮票是五角钱,这对于那时一周只有5块钱生活费的她来说也算是一笔大开支。但她说自己只要碰到生活上的困惑,亦或受到了学校的表扬,都会第一时间写信告诉结对人。

曾经的受助者,现在成了志愿者。李秋红从大学开始,除了学习和兼职外,总会抽空到敬老院、残奥会等场所做志愿者。2020年初回乡遇上疫情的她作为党员代表,与村里十名党员一起轮流值勤。如今她就在村两委和村妇联里当志愿者,帮助村里的老人、小孩和妇女,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村里的老支书前两天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她:“共产党员李秋红,新时代的活雷锋。任劳任怨肯吃苦,党的教导记心中。公益事业志愿者,说干就干不放松……”李秋红说,她想做的就是延续爱心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最好的一种感恩方式。

今年转正成为中共党员的潘克, 7年前就开始在村里当志愿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还惦记着村里“九九重阳节”的敬老活动,说自己回去就要牵头开始组织了。他认为现在不缺爱心人士,而是缺乏信任的平台,温州商学院联合温州晚报发起的“励志助学圆梦行动”延续17年前的助学情缘,他和当年100多名孩子的亲身经历,足以证明这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平台。

“励志助学圆梦行动”需要更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力能所及地去帮扶励志学子,助力温州“善行天下”。

如果你身边有梦想、有特长、积极向上的励志学子,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信息,“励志助学圆梦行动”将会帮助他们圆梦!

助学热线:17706633257  88917678 (工作时间8:30——17:30)

校友办 电话:0577-89888854 邮箱:xyw@wzbc.edu.cn 浙ICP备10043655号

温州商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Wenzhou Business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