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仁教授获中国唯一新闻教育类奖“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师奖”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12-24 13:00:00
12月22日上午,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著名传播学专家、我校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执行院长邵培仁教授获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师奖,全国获此殊荣仅2人。
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张小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为获得良师奖的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和复旦大学孟建教授颁奖。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是中国唯一一个新闻教育类奖项,由“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分设新闻学子奖、新闻教育良师奖和新闻教育良友奖三个奖项。自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共有51名学子、13位教师、8位业界人士荣获这项荣誉。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坚持“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评选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在新闻学界和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公信力,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师奖给予邵培仁院长的颁奖词这样写道:邵培仁教授是我国传播学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为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长期致力于传播理论、媒介管理与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筚路蓝缕,勇于创新,其学术成果具有重要影响。他出版多本国家级规划教材,推出“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等,教学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和省优秀成果奖。他为人谦逊宽厚,提携后学,爱生如子,培养的学生中已有一大批成为媒体行业和学界的中坚力量。邵培仁教授与他的“良师”美名,是评委的选择,更是师生的众望。
邵培仁教授于2017年1月任我校传媒学院执行院长(今年11月,我校传媒学院与艺术设计学院合并,组建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在他的带领下,台湾文化创业产业“大咖”、淡江大学教授赵雅丽,台湾“金马奖”评委、世新大学博导、教授齐隆壬,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马志强等一大批专家来我校任教。
邵培仁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下去,我校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将开设电子竞技与游戏主播、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无人机新闻传播等当下国际上最为前沿的课程,并在传播学专业中加入网络新媒体方向和广播影视方向、广告学中加入广告与策划传播和商业与经济传播方向,争取让我校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进入全国高校传媒学院的第一方阵。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邵培仁获得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良师奖,以下为邵培仁教授在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审专家和老师们:上午好!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新闻学诞生一百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有幸同这个伟大的光辉的年份联系在了一起,荣获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最高奖——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良师奖。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激动,内心充满无限感激和感恩。
首先我要感谢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和新闻教育奖评审专家们对我的肯定、鼓励和嘉奖!其次我要感谢浙江大学传媒学院、传播研究所同仁的关心、支持和举荐!第三,我要感谢中国新闻传播学界、新闻界、出版界、期刊界的老师、学生和朋友们多年来的鼓励、帮助和支持!当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为我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上的所取得的成绩而付出的几十年辛劳。没有上述亲们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我是不可能站在今天这个领奖台上的!但是,荣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良师奖,既让我十分高兴,也让我感到不安,因为今天的中国新闻教育界也是高手如林、名师辈出,获奖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中国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和传播者,是凝心聚力、彰显国家软实力的文化重器。中国新闻教育必须服务于中国新闻事业,不仅要大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新闻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且要积极主动地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步与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不仅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要做人类知识的生产者,积极承担起培养人才、生产知识、传播思想、宣传真理、推动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时代重任。对此,我们义不容辞!
父亲给我起名“培仁”,是要我做仁厚之人,用仁爱之心教育培养人才。今年是我从事新闻与传播教育四十周年和与人合作出版中国第一本传播学教材三十周年。四十年来,我和投身在新闻教育领域里许多老师一样,我们由衷地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我们心甘情愿地做学生前行道路上的铺路石和引路灯;我们辛勤耕耘、敬业求真、默默奉献,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作自己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我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像管朋友的孩子一样管自己的学生,师生情同手足,互动互助,共进共演。
尤其是在具体的新闻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核心利益为考量,坚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新闻观、人生观和历史观,传输正能量,告诉学生“垂头会丧气,昂首自来神”;由“教学相长”到“教学合一”,(特别是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尝试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快乐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学中不搞知识灌输,而是“授之以渔”,同他们讲“学习不怕慢,就怕站”,“读书宜广,撰文宜专”,“思考比认知重要,思想比知识宝贵”;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学问:要“以善心待人,凭良心做事”,要做“物质的中农,精神的富翁”;同时,坚持向学生讲授国际国内新闻传播领域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讲“干货”不讲“水货”,鼓励他们撰写创新性、开拓性的课程论文和学术论文。我主撰主编了国家级重点教材4本,给本科生上课时肯定会选用自己的,但又不能照着讲,基本上都是讲最新的内容,所以我跟学生讲,你们跟我学这门课等于是学了两本书。我认为,做老师就是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无保留地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我的家乡流传的一句话是对我们老师的最高褒奖:“永远不要怀疑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共产党对老百姓的爱心。”
再过几天,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了。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习总书记在2015年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给浙江大学49名教师的回信。习总书记写道:“浙大教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精心育人,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希望浙大在这方面走在前列。”这是习总书记对浙大老师也是对广大教师的赞誉,更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与期待。
我们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Y3Nzc1Nw==&mid=2456254515&idx=1&sn=4bf46ae4066150ddeeedaa6295adb143&chksm=8cc826e1bbbfaff7c086f4a603512c4beb542e362d2972ed198a068de1ac1ece6696a6334187&mpshare=1&scene=1&srcid=1224GIvn0UVmAIhE9M1gdLKn#rd